日本古代律令制度下一品大员年薪有多少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官职属于日本古代一品大员之列。日本古代的官职传说始于神武天皇,那时大和朝廷只设置了简单的将、相、国造、县主等官僚;到成务天皇时开始在中央设立大臣,地方设置国、郡之长,县邑置首。随着时代的进化和吸收我隋唐官制之精华,到了推古、舒明二天皇执政期间,日本古代官制正式成形,这就是所谓的“律令制度”。律令制度下的最高官职是太政大臣,通常由叙正一位或从一位的权贵出任。太政大臣便是律令制度下的一品大员。
古代的官员,政治地位与经济利益是相辅相成的,一国宰辅即使不是千万富翁也应该是富甲一方。当然,这是把官员的黑色收入和灰色收入一起计算后的说法。撇开 “黑灰收入”,律令制度下的一品大员年薪究竟有多丰厚呢?律令制度实行至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权衡大名家之间的国力、贵族之间的财力主要是用他们每年得到的田地收入来衡量,因此官员的俸禄又称为“田禄”。官员的田禄分为位田和职田两种,前者根据官员所叙的位秩给予不同数量的田禄,后者则仅限于高官所有。
百官的田禄按照“位田”的标准共分十四等。
律令制度下的一品大员是太政大臣,只限于正一位或从一位的权贵出任。正一位的田禄按照规定是八十町(八十个町一年的税收米),从一位是七十町,黑色收入和灰色收入另计。呵呵
同时,为了给予位高权重的公卿们更大的经济利益,天皇朝廷实行高薪养“权”,给予大纳言以上的高官除“位田”的特殊津贴,这就是“职田”了。职田属于律令制度下的特殊津贴,并非每一个职位的官员都能享受。拜领“职田”身份的象征,权力的表现,只有叙任大纳言以上实职的高官才能享受。职田是高级太政官的专利,大纳言是二十町,左右大臣是三十町,太政大臣则是四十町!
单从白色收入一项来算,日本古代一品大员太政大臣的年薪根据其所叙的位不同,分别可以获得一百二十町和一百一十町的田禄。同时,因为太政大臣是天子的师表,属于“一支独秀、宁缺勿滥”的官职,在摄关政治、上皇院政和武家政治出现前,太政大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地位之高,权力之大,百官之中无出其右。权力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腐败,尤其是缺乏监管的封建社会,作为一品大员的太政大臣手中握有呼风唤雨的权力。因此,除了有迹可寻的白色收入外,其他黑色收入、灰色收入是无法统计的。而黑色收入、灰色收入的多寡又与当时日本社会的经济状况,时任太政大臣的权势有关。像平清盛、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以天下人身份兼任太政大臣的基本就没了俸禄这个概念了,因为他们是日本的实际君主,日本已没有能给他们发放俸禄的人了。
经济和对外交往的发展使日本形成了以封建主义农业为主,对外贸易、金山银矿、商业发展等有益补充的经济发展模式,武家政治下的官员收入方式也渐渐形成了以田禄为主,其他赏赐收入并存的新知行制度。随着天皇实权的削减和武家政权的兴起,律令制度日渐衰落,律令制度下的官位渐渐成为一种荣誉。令外之官摄政关白的出现使太政大臣丧失了在天皇朝廷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摄政、关白成了朝廷的一品大员。摄政关白由叙正一位的权贵出任并长期被藤原家及其后人(五摄家)垄断,藤原家及其后人利用摄政、关白这个新一品大员的官职成为日本实际上的统治者,富有天下。武家政治兴起后,摄政关白的职位除了在丰臣秀吉、丰臣秀次时代有过短暂的复兴外,也随着天皇朝廷的失势沦为虚衔,不但权力尽失,俸禄也没有之前的丰厚,堂堂一品大员也只能和失去实权的天皇朝廷难兄难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