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中国读完高中再去日本留学,那么想要报考日本大学的话都需要参加留学生考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在日本读高中的中国留学生们应该如何报考国公立大学

01
国公立大学的招生方式主要以“一般入试”为主
近几年国公立大学也开始引入“学校推荐型选拔(推荐入试)”和“综合型选拔(AO入试)”的入试方式,但是主要采用的招生方式还是“一般入试”,占总招生人数的80%。

02
什么是“一般入试”?
国公立大学的“一般入试”由共通考试和2次入试(个别学力检查)构成。考生需要先参加1月中旬实施的共通考试,在进行估分后报考大学,然后参加学校的2次入试,根据这两次成绩再来判断是否合格。
PS:学生总成绩由“共通考试”成绩和“2次入试”成绩构成,但不是单纯的算总和择优录取,学校和学科都有自己的评定标准,在报考前一定要多面了解。
共通考试结束后就会公布正确答案,同学们就可以进行估分,大约5天后会就会公布此次共通考试的平均分数。国公立大学会在共通考试结束后的7~10天后开始报考,同学们可以根据估分和公布的平均分数来判断自己的实力。

03
“2次入试”怎么考?
“2次入试”是各国公立大学自主展开的校内考,一般在2月下旬举行。2次入试分为“前期日程”和“后期日程”,两次日程可以各报考一所学校,也可以报考同一所学校2次。同学们要合理安排考试时间。有些公立大学还增加了“中期日程”,这样就有3次考试机会。
如果同学参加“前期日程”的考试并且合格了,但是依然选择继续参加“中期日程”和“后期日程”的考试,则视为放弃了“前期日程”的合格资格。所以“前期日程”一定是第一志愿校。
目前日本国公立大学“前期日程”和“后期日程”的招生人数比是8:2,而且从2016年开始,东京大学、大阪大学、一桥大学等一流大学都放弃了“后期日程”考试,名古屋大学、京都大学也仅有个别学科才设有“后期日程”考试。

04
即使报考了,可能也没机会参加2次入试
根据估分和此次共通考试平均分数报考国公立大学完全是一个技术活。如果报考该所国公立大学的人数远远超过招生定员的话,那就会在报考后增加一次“第1阶段选拔”,选拔规则完全由大学设定,先淘汰一定数量的报考生再进行“第2阶段选拔”,也就是上文说的“2次入试”。
所以建议有志报考日本国公立大学的同学在高中阶段一定要多参加学校活动,多报考资格证书,增加报考资料的含金量。

05
报考国公立大学要考哪些科目?
日本共通考试共有30科目可以选择,学生根据学校要求选择其中6~8科报考。无论是共通考试的科目还是2次入试的科目都根据报考大学有差异。
2020年度,有86%的国立大学要求报考生参加7科考试,具体是哪几科一定要根据志愿校来选择,如果没有志愿校指定科目的成绩就无法报考。
2次入试的考试内容一般是2~3科,但是像东京大学、一桥大学、名古屋大学、京都大学等一流大学也会考4科。

06
除了成绩,还有一些东西不能忽视
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公示的“大学入学者选拔要项”规定,除了成绩,也要多元化检查考生素质。考生在报考时会提交各类书面资料,这些书面资料和面试环节都会合算成分数,再结合笔试成绩最后做出合格与否的判定。

08
英语好是加分项
日本大学越来越重视英语交流能力,如果单纯依靠共通考试以及2次入试时无法全方面考试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所以有10%的国公立大学鼓励同学们提交民间英语资格证书。如果在民间英语考试中达到一定成绩,可以免除共通考试时候的英语科目。除了可以加分,在入学时还会有优待。

08
留学生参加共通考试会不会很难?
坦白地说,会困难一些。因为中国留学生仅有3年时间就要和从小生活在日本的学生们一起竞争。但是家长和同学们不用担心自己从此就和国公立大学无缘了。因为除了共通考试和一般入试,日本还有AO入试和推荐入试等报考大学方式。留学生可以活动这些报考方式,2020年,冈山学艺馆的中国留学生就利用了推荐入试的方式考入了东京大学。

请关注我们,在后续我们会再为大家介绍AO入试和推荐入试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