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相互协作的场所
“我想钻研这方面知识!”有这样的心情并不是越强烈越好。因为仅仅这样是不够的。
说到底,一个人能完成知识和学问的探究吗?大学也是相互协作的场所啊。
世界上潜藏的难题,一个大学生是无法解决的。有了合作的伙伴,才能顺利完成。
在研究室和研讨会上,组成团队,互相切磋琢磨。把得出的成果展示给指导教师看,一边接受指导,一边解开谜题。
有时还会与外界的机构或企业合作,共同开展项目。
最后,你会为了想探究知识,就必须和很多人打交道。由此可见,你要追求的极限很高很高。
因此,只要抱有“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好”这样的想法,你就无法探究知识。准确地说,只要你没有协作性,指导老师和伙伴们也救不了你。
对知识的热情会产生协作性
因此,只抱着“做喜欢的事就好”的想法报考的考生是很难被大学接受的。因为教授看不到你研究知识的希望。
学校和老师更愿意积极录取那些,珍惜好不容易考上的机会,愿意一起参与研究课题的学生。
但是,也希望你不要把这种协作性理解为(察言观色)“和大家友好相处”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协作性是指“根据你的探究欲的强弱,让指导老师和伙伴参与进来”。“我想知道更多”“我想能够帮助到别人”,这种强烈的探索心和志向更会引起他人的兴趣。
对学问的热情真的能打动面试官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