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标准千差万别
大学面试的考试其实就是要打动面试官的心。
但是,既然是入学考试,面试官的评价就不能带有主观性。
因此,大学方面在组织考试的时候,会制定相应的录取标准。这个录取标准会根据大学的不同千差万别。
①选拔型面试
有的大学直接把录取学生的决定权交给面试官。只有当面试官觉得“想录取这个考生!”时候才能决定合格。
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可能设计宽松的评价标准。在考试结束后,面试官之间会立即进行交流讨论,甚至有时候当场就能决定考生是否合格。像这种“由面试官判断选出有才能的考生”的形式有点类似于“选拔”。
因为采用这样的方法,招募人数也通常以“若干名”来表示。
②竞赛型面试
此外,也有大学制定了详细的评价标准。一般会事先决定评价考生的项目,按照考生的水平分成几个等级,并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从而判断考生有没有达到要求。考试结束后,教师们会根据评价进行相互讨论,决定录取哪个考生。也就是所谓的竞赛(对多名考生进行评价,互相竞争,选出优秀的人)考试形式。
根据运用方法的不同,对于大幅超过一定水准的考生,可以积极地让其合格,而对于接近水准的考生则可以斟酌考量。
热情、志向和准备周全都是必要的
但是,面试的方法大多都不会公开。这种类似“黑箱操作”的存在,会让很多考生萌生“不重视面试对策”的想法
但是,千万不能这样。
只要抱持着对学问的探究心和志向,向面试官敞开心扉,就很容易在选拔型面试中获胜。但是,在竞赛型面试中,每个项目都需要得到很高的评价,所以需要针对各评价项目制定相应的对策。准备周全地思考“怎样才能合格”的战略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学问的热情和志向,以及准备周全,是合格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