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的回答
如果看过很多考生的“自我表达”,就会发现有很多情况会出现令人失望的表达。和志愿动机一样,让我们来看看几个失败的回答吧!
第一种模式是“似曾相识型”。
失败的案例
Q:请介绍表达一下你自己。
A .我作为社团活动的领导,带领着社团成员。虽然也有过和队员不团结而烦恼的时候,但是在夏季大会取得了不错成绩,觉得很不错。
这个回答就好像是事先设计好的,在哪里听到过一样!如果让考生自由表达自己,很多时候都会出现这样的回答吧。像是某个优等生(而且喜欢说漂亮话)的回答。看起来像范本式的回答,但总感觉有些表面化,看不出任何思考过的痕迹。此外还有考生抄袭参考书上的回答范文,或是补习辅导班里学到的回答。
参考好的答案并不是坏事,但直接抄袭就不好了。这与其说是道德问题,还不如说反而是在增加面试不合格的风险。
面试官也看过类似的参考书
面试官是听过很多考生回答的专业人士。
从他们的角度来看那些千篇一律的回答,心里肯定默默在想:“怎么又是同样的回答,真无聊。”
由于善于掌握新资讯的面试官多少会看过你手边类似的面试参考书,所以他们会一边觉得“看过类似的回答”,一边继续听着你回答。
这个时候会他们留下负面的印象,也会给面试的评价带来不好的影响。
没有独创性的自我表达,真的能让面试官产生共鸣吗?
“只要面试听起来感觉不错就行了。”抱持种想法是不是太肤浅了呢?